西安龙凤sh419论坛,西安品茶t台海选,一品楼陕西论坛

古宅新生 非遗出彩

2025-11-04 15:37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唐卓婧]
字体:【

——走进“民间故宫”张谷英村上新屋非遗展示馆

全媒体记者 刘瀚潞 廖慧文 通讯员 陈佳俊

从长沙出发,沿高速往东北疾驰,车窗外的城市楼宇渐渐被青山绿水取代。岳阳渭洞笔架山下,一座青瓦连绵的古村落静静卧在山坳间,这便是被誉为“民间故宫”的张谷英村。

沿着山路,慢慢靠近这座村落,才发现它的恢宏。1700多间明清老屋顺着山势铺展,木梁勾连、檐廊相接,像一串被时光打磨的珍珠。走在村里的青石板路上,脚下的石头被几百年的脚步磨得温润发亮,耳畔渭溪河水声潺潺。恍惚间,仿佛踏入一首流淌了六百年的长诗。

这座古村的“诗眼”藏在哪里?直到走进上新屋建筑群——如今的张谷英村上新屋非遗展示馆,答案才渐渐清晰。

建筑本身是故事

许多人慕名而来,只为亲见“民间故宫”的模样。

踩着渭溪河平桥的青石板往前走,桥的尽头便是上新屋的大门,这曾是通往这座古宅院的唯一通道。抬头看,正门匾额上“文魁”二字虽经风雨侵蚀,笔画间仍透着书卷气。

作为张谷英村“干枝式”建筑布局的典型代表,上新屋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始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曾是十六世祖力心公的居所,总面积达7560平方米,曾拥有房间172间。

站在中庭,举目四望,这座宅院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旧高大而恢弘。岳阳县张谷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营销经理王飞告诉我们,“整座上新屋,有五进格局、七眼天井、八座横堂屋,像一个飞机模型?!碧梦萑缯杭崾档募沽?,纵贯全院;两侧横堂屋则似舒展的羽翼,对称铺陈。

屋连屋,堂连堂,巷连巷,是张谷英村的特色。在这里,“天晴不曝晒,雨雪不湿鞋”,沿着纵横交错的巷道,可以通达每个厅堂。

雨天来这儿最有意思。雨滴从檐角串成线,落在天井里溅起小水花;听“噼啪”声敲在青瓦上,混着渭溪的流水声,像在唱一首古老的歌。

让人沉迷的,还有栩栩如生的雕花艺术。细看窗棂间,各色雕花精美绝伦。二龙戏珠、双凤朝阳、八仙过海、四郎探母、喜鹊梅花、蝙蝠松鹤、鲤跃龙门、麒麟送子……整个村落有3000多处雕花,历经岁月风霜,依旧完好如初。

六百多年前,明代武官张谷英辞官在此定居,此后27代人在此繁衍生息,658户人家至今仍守着这片老屋。

2001年,张谷英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さノ?。2002年起,当地政府开始对古村统一规划修缮。

壁板拼镶不用铁件,改用竹梢细细咬合;雕花件不用机械,全靠砂纸一点点磨出温润触感;脊件、檐头附件不用水泥,按古法用石灰纸筋浆手工捏制。工匠们恪守“修旧如旧”,让建筑保留着独有的古韵,成为研究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样本。

2024年5月,这座古宅迎来新的生机——岳阳县张谷英村上新屋非遗展示馆正式对外开放,沉睡的建筑故事与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砖黛瓦间撞了个满怀。

非遗玩出新花样

如果说建筑是非遗展示馆的“骨”,那馆内丰富的项目与创新体验,则是让这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魂”。

展示馆的七大主题板块,像七把钥匙,打开了湘楚非遗的大门。

踏进非遗展示馆,眼前便亮了起来。张灯结彩的岳州花灯展示区里,各色花灯挂满了檐廊。瓶形灯的曲线温润如玉,莲花灯的花瓣层层叠叠,宫灯的流苏随微风轻晃。这始于明末清初的岳阳县独有工艺,每一盏灯都藏着手艺人的巧思。

岳阳花鼓戏体验区最是热闹。这里没有传统戏台,却有更鲜活的“幻影互动”。轻触屏幕,AR技术瞬间为你换上戏服;抬头看,3D全息舞台上,虚拟演员正演绎着花鼓戏片段,衣袂翻飞间,尽显韵味。

巴陵青陶体验室里,满是泥土的清香。展柜里的青陶作品朴实无华、粗犷简洁。王飞告诉我们,“这些都是用本地观音土,历经揉泥、拉坯、烧制等36道工序做成的。”到了重大节假日和研学时期,还会有手艺人在这里教学。

想知道张谷英村为何能延绵六百多年,家风家训馆里藏着答案?!案良淌溃⒂汛摇钡哪局逝曝夜以谡校构窭铩墩攀霞已怠泛汀蹲褰洹返某痉鹤啪晒?。自始祖张谷英公定居于此,家训便成了家族的根;后世子孙又融入儒家“孝、和、勤、廉”的理念,让六百多年的家族故事有了精神的支撑。

皮影戏体验区的白色幕布前,85岁的兰锦标老人坐在凳子上,面前摆着琳琅满目的皮影。这些皮影都是他和同伴们纯手工制作的,有些已伴随他几十年。只见老人嘴上唱着戏词,手指轻轻一挑木杆,双脚不时跺着地板打节拍,幕布上的角色立刻“舞”起来,引得众人拍手叫好?!拔掖有⊙び?,会唱两百多出戏哩!”老人笑着说,从前他常在田间地头、村口晒谷场搭个简易戏台就开演,如今在非遗展示馆,他有了专属舞台,成了大家眼里的“明星”,“能把皮影戏唱给更多人听,我心里高兴!”

“现在,非遗展示馆每年能接待60多万人次,学生来研学,游客来体验?!蓖醴傻难劾锫瞧诖?,“未来我们还要拓展体验空间、增加新项目,再建个村史博物馆,让大家不仅能玩非遗,还能更懂张谷英的故事?!?/p>

阳光透过天井落在屋内,皮影戏的唱腔、花鼓戏的旋律、游客们的欢笑混在一起。在这里,“非遗+科技”“非遗+体验”的巧思,让老手艺不再是冷冰冰的展品,而是能摸、能玩、能传承的生活。而张谷英这首流淌了六百年的长诗,也因这些鲜活的非遗故事,有了更动人的韵律。


责编:唐卓婧

一审:唐卓婧

二审:胡杏子

三审:刘玉锋

来源:华声在线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