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暑期实践团队走进浏阳市大围山镇白沙村,聚焦该村"红色基因、绿色生态、古色底蕴、特色产业"四位一体发展模式,通过实地调研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参考。
湖南省浏阳市大围山镇白沙村,位于浏阳河源头、大围山西麓,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素有“小南京”之称。村落依浏阳河东岸而建,背靠青山,面朝碧水。随着人口增长,村镇逐渐向外扩张,最初建造的老吊脚楼成为了村镇核心,呈现出村民三面环绕的形态分布。近年来,白沙村依托古镇特色,深耕山水资源,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与村书记深入座谈
实践团抵达白沙村后,受到村书记吴勇的热情接待。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大围山镇团委副书记黄哲、党政办副主任蒋如君共同参与交流。吴书记系统介绍了白沙村发展情况及特色资源:深厚的红色革命历史、优质的绿色生态环境,以及独具魅力的客家文化和豆腐制作技艺等。吴书记还向团队成员介绍了白沙村现在和未来发展“六个一”的构想。此外,吴书记还就基层治理创新、人才引进政策等话题与实践团成员展开深度探讨。
红色革命圣地巡礼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白沙村正是这革命火种的发源地之一。1927年,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在这里打响了反抗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也是毛主席军事生涯的首场胜利。现存的刘家祠堂作为国家一级?;さノ?,其墙壁上“暴动胜利万岁”等革命标语历经近百年风雨依然清晰可见。作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起点,白沙村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实践团成员怀着崇敬之情参观了刘家祠堂,深入了解了秋收起义在大围山的革命历程。墙壁上“暴动胜利万岁”的标语,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醒目,仿佛穿越百年时空,向世人诉说着革命战士们必胜的坚定信念。
生态资源转化实践
白沙村位于浏阳河上游,大溪河贯穿全境,这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优美的生态景观。当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吴书记带领下,村民利用传统吊脚楼改造特色民宿,整合自然资源、生态优势和文化特色,成功打造了白沙雅居、白沙白和半山渡等二十余家特色民宿,年创收近800万元。
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入走访调研了“白沙雅居”、“白沙白”等代表性民宿项目。通过对吴书记和“白沙白”创始人李立的深度专访,了解了民宿圈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
非遗特色产业发展
“一席豆腐宴,千年客家情”。作为浏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沙豆腐传承了数百年的独特工艺。精选优质黄豆搭配海拔1500米的大围山泉水,严格按照1:10的比例精心制作。经过浸泡、磨浆、滤渣、煮浆、点卤、压胚等十余道传统工序,制成的豆腐细腻鲜嫩,成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美食记忆。近年来,白沙村创新推行“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推动豆腐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全村已有14家专业豆腐加工企业,带动就业300余人,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
为深入了解当地豆腐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实践团成员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实地参观了传统豆腐工坊,全程观摩了磨浆、点卤、压制成型的完整工艺流程?;棺叻昧说钡氐暮现辽剖称酚邢薰?。在陈总的带领下,参观了公司现代化豆腐的生产线,通过座谈,深入了解公司的产销模式及产业链延伸情况。
白沙村以“四色”赋能乡村振兴,红色铸魂、绿色筑基、古色传韵、特色兴业,生动诠释了多元融合的发展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
作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责编:唐卓婧
一审:唐卓婧
二审:胡杏子
三审:刘玉锋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