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22日讯(通讯员 胡蓉)近年来,长沙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紧跟国家美育战略步伐,构建出独具特色的乡村美育师资贯通培养新模式。模式以“项目驱动·课群联智·民艺浸润”为核心路径,经过7年探索和4年实践,已成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与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
“项目驱动”破解了以往乡村美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碎片化问题。学院基于TPACK理论框架,建立起贯通学前、小学、中学美育师资培养的全新机制,实现“调研-培训-实践-反思-再培训-再实践”闭环培养。积极参与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花种子绘本美育计划、蒲公英行动等美育项目,通过实践项目推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革新,经培训后,126名优秀毕业生选择扎根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课群联智”搭建起跨学科融合的创新美育课程体系。学院将美术教育与现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4门,推出《儿童美术创作与指导》《幼儿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幼师创意手工》等精品课程。依托“湖南学前教育资源库”等平台,整合了3000余个教学资源单元,让乡村教师足不出户就能接受高质量美育教育,在线资源点击量超200万次。
“民艺浸润”开创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转化新路径。学院深入挖掘湖南纸影戏、长沙窑、湘西苗绣等湖南地方民艺资源,《道教图谶、民间信仰与图像学:以长沙纸影纹饰为例》获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省内先进”认定,《长株潭地区纸影戏文化基因解码与非遗美育在地实践》荣获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项目组通过“在地化”民间美育资源开发,参与“非遗进校园”等序列活动,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模式不仅增强了师生的文化认同感,也显著提升了乡村美育的质量。
学院通过创新实践,成功探索出一套可持续、可复制的系统化方案。该模式有效助力儿童非遗美育的开展,提升了乡村美育师资教学能力,不仅获得社会广泛认可,还在全国多所高校和小学推广应用。
责编:王梓槐
一审:王梓槐
二审:刘思佳
三审:蒋玉青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