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春(亚洲青年领袖论坛首席专家,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当前,文旅产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传统“大而全”文旅模式正面临同质化与低效能的双重困境。在此背景下,“场景即生产力、体验即生命力”(简称双“即”理念)为文旅产业转型提供了理论框架——前者强调通过文化赋能与空间创新激活资源价值,后者主张以深度参与式体验构建情感联结,二者共同指向“提质增效”的核心目标。
苍山洱海的自然禀赋与白族“户户织布、家家有染缸”的文化基因,为云南大理文旅创新奠定了独特基底。今年7月中旬笔者到云南调研发现,大理市床单厂艺术区的转型堪称典范:其前身为20世纪90年代废弃的旧工厂,2014年摄影师赵渝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保留锯齿形屋顶、纺织机床等工业遗迹,以低成本改造打造出工业风与艺术氛围融合的场景。2024年数据显示,该艺术区游客量达50万人次,转型后增长5倍;文创销售额500万元,年增15%。生动印证了场景重构与体验创新的价值转化效能。
二、核心概念的基本内涵
?。ㄒ唬┧凹础崩砟畹膿┠罱馕?/p>
1. 场景即生产力。通过文化符号植入与空间叙事设计,将地域资源转化为具有消费吸引力的场景,实现资源价值向经济收益的动态转化。其核心在于场景的文化独特性,转化效能可通过游客流量、商业转化率等指标量化评估。这一理念打破了“规模决定收益”的传统认知,强调以文化内涵赋予空间经济属性,使静态资源成为持续产出的“经济单元”。大理市床单厂艺术区以2000元/㎡的低成本改造旧厂房,却实现单位面积产值为传统园区1.7倍的效益,直观体现场景对经济产出的直接驱动。
2. 体验即生命力。以游客需求为导向设计深度参与式活动,推动情感共鸣与长期忠诚,复游率与口碑传播是核心衡量指标。它超越了“观光打卡”的浅层模式,通过构建情感联结延长项目生命周期,使文旅产品从“一次性消费载体”升级为“持续情感纽带”。大理市床单厂艺术区通过手作体验等设计,使游客好感度提升40%,85%的游客表示愿意重游,印证体验对项目可持续性的支撑作用。
(二)“小而美”文旅模式的界定
“小而美”文旅模式是坚持以人文为魂、科技为翼、小微为体、可持续为要,形成能够深度触发游客情感共鸣场景力的文旅场域。其核心在于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空间精微性、文化在地性、体验交互性和青年适配性为核心特征,打破文化与商业的对立关系,既诠释“场景即生产力”的经济学逻辑,又表达“体验即生命力”的美学价值,精准契合当代青年个性化、沉浸式的行为偏好,实现“小体量承载大内涵、轻投入创造高价值”。
1. 空间精微性。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功能复合,通过精细化设计避免资源浪费与同质化竞争。大理市床单厂艺术区将8000㎡旧厂房分割为40余个工作室,通过扎染工坊、摄影博物馆等业态组合,实现文化展示、体验与销售的融合,其空间利用效率为同类大型园区的2.3倍。
2. 文化在地性。深度融合地域文化符号,将本土非遗、民俗等元素转化为场景叙事的核心素材,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该艺术区以白族扎染、摄影文化为核心,使工业空间成为文化载体,90%的游客感知到浓厚文化氛围,显著高于普通景区的文化感知度。
3. 体验交互性。设计多维参与路径,通过手作、共创等形式推动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增强情感联结。其扎染体验活动使游客停留时长提升40%,互动参与率达82%,远超传统观光项目的30%平均水平。
4. 青年适配性。契合Z世代消费偏好,通过数字技术应用、潮流业态引入等方式吸引青年客群。线上小程序“床单厂ART”47%的营收占比中,30岁以下用户贡献达65%,印证了这一特征对青年客群的吸引力。
?。ㄈ┒叩穆呒詈?/p>
双“即”理念为“小而美”文旅模式提供价值坐标:场景生产力要求其资源开发需以场景转化为导向,避免无意义的资源堆砌;体验生命力规定其体验设计需以情感共鸣为目标,防止形式化的互动设计。反之,“小而美”模式通过具体实践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可操作路径,其量化成果(如大理市床单厂艺术区5倍的游客增长)为双“即”理念提供实证支撑,形成“理论—实践—迭代”的良性循环。
三、“小而美”文旅模式的“锚—帆—桨”运作机制
“小而美”锚帆桨理论突破“大而全”的规模导向思维,以“锚—帆—桨”三元结构为核心:“锚”构建沉浸式场景驱动情感共鸣,“帆”借数字技术实现敏捷响应,“桨”整合多元资源推动体验创新,形成可直接落地的操作路径。这一理论将双“即”理念的抽象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框架,通过资源锁定、技术赋能与体验创新的协同联动,确?!靶《馈蔽穆媚J皆谑导惺迪旨壑底肟沙中⒄埂?/p>
?。ㄒ唬懊笔亲试椿椎募壑邓?/p>
“锚”是以地域特色资源为核心,通过空间具象化构建沉浸式场景,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的机制。它要求从地域资源中筛选兼具文化辨识度与市场吸引力的核心要素,通过场景化设计使其从静态资源转化为情感触发点,为项目奠定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基础。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资源罗列,而是对文化符号的深度提炼与空间叙事的系统构建。
大理市床单厂艺术区以白族扎染、陶艺及摄影文化为“锚”:设立大理摄影博物馆展示百年影像,引入扎染工坊等本土业态,使工业空间成为白族文化叙事载体。据大理市文旅局统计,这些特色资源吸引70%以上的游客到访,构成核心竞争力,其文化独特性评分在同类园区中排名第一。
(二)“帆”是数字技术的效能放大
“帆”是通过数字技术与空间优化激活“锚”资源价值的赋能机制。它借助AR/VR等技术增强场景互动性,通过空间动线设计优化资源呈现逻辑,实现“潜在价值—现实收益”的高效转化,同时依托数据反馈实现对场景的动态迭代。数字技术不仅是工具应用,更是重构资源转化路径的核心手段。
大理市床单厂艺术区利用AR技术扫描老织布机触发三维动画,演示纺织全流程,游客停留时长提升40%;通过“床单厂ART”小程序实现直播带货,2024年线上交易占营收47%??占渖杓粕?,将旧厂房分割为40余个工作室,形成“创作—销售”动线,商业转化率提升35%,体现场景生产力的放大效应。
?。ㄈ敖啊笔嵌嘣斡氲奶逖榇葱?/p>
“桨”是整合游客、手艺人、商家等多元主体设计深度体验,推动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的机制。它打破“游客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通过构建“创作者—参与者—传播者”的身份转化路径,使多元主体成为项目生命力的共同塑造者。这种参与并非表面化的互动,而是基于共同价值的深度共创。
大理市床单厂艺术区开展扎染、陶艺等手作体验,邀请当地手艺人指导;以“低房租、高门槛”引入40余家优质商户,形成艺术家社群;自2017年起举办国际艺术家驻地项目,吸引17国艺术家创作,展览收入占比28%。这些举措使游客好感度提升40%,复游意愿显著增强,50%的深度参与者转化为长期关注者。
四、双“即”理念落地的实践路径
?。ㄒ唬┮浴懊毙せ睢俺【凹瓷Α?/p>
1. 资源锚定的精准化筛选。建立“文化辨识度+场景转化潜力+市场适配度”三维评估体系,从文化独特性、转化可行性与客群匹配度三个维度严格筛选资源。这种精准化筛选确保每一份资源投入都能产生最大化价值,避免传统模式中资源闲置与浪费的问题。大理市床单厂艺术区选取扎染、摄影文化等资源,2024年游客量增长25%,证明精准锚定能奠定价值转化基础。
2. 数字技术赋能场景效能。通过数字技术增强场景互动沉浸感,结合空间动线设计优化资源呈现逻辑,形成“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线上传播”的闭环。技术赋能不仅提升场景的吸引力,更能通过数据追踪持续优化场景设计,实现动态迭代。大理市床单厂艺术区手作工坊“展示+体验+销售”模式使人均消费转化率较传统场馆提升30%,验证技术与空间优化的放大作用。
?。ǘ┮浴敖啊蔽诵那炕疤逖榧瓷Α?/p>
1. 生活类体验的情感联结。设计“艺术家探访”等在地项目,让游客深度融入当地文化场景,通过“低门槛参与+高情感卷入”策略增强与项目的情感联结。这种体验的核心是营造“归属感”,而归属感是驱动复购的核心动力。参与者复游率35%(高于普通游客),证明贴近生活的体验能强化用户黏性,实现“体验—认同—复购”循环。
2. 学习类体验的知识传递。将文化知识融入实践操作(如扎染技艺学习),并针对不同年龄层设计差异化互动形式(如儿童趣味教学、青年游戏化挑战)。这种设计既避免了单纯知识灌输的枯燥,又解决了体验活动的浅层化问题,使体验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相关活动社交分享率55%,2024年话题热度增长40%,印证其效果。
3. 成长类体验的价值升华。通过“本土艺术?;ぶ驹刚摺钡认钅?,让游客参与到文化保护与传播的具体行动中,在贡献价值的过程中深化对项目理念的认同。这种体验超越了个人感官愉悦,上升到社会价值实现层面,形成更持久的情感联结。50%参与者转化为长期行动者,80%持续关注,体现体验对项目生命力的长效支撑。
五、实践成效与典范价值
?。ㄒ唬┒辔б嫜橹?/p>
1. 经济效益。大理市床单厂艺术区入驻艺术家年均增收1.8万元,单位面积产值为传统园区1.7倍,回收期4.3年(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证明“小而美”文旅模式的高效产出能力。其低成本高回报的特性,特别适合资源有限地区的文旅开发。
2. 文化效益。扎染体验短视频年增45%,孵化17个本土品牌,非遗传承人增长20%,形成“?;ぁァ选绷夹匝?。这种“体验带动传承”的模式,为非遗活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3. 国际影响。国际游客增长30%,文化理解度提升50%,75%外国游客主动推荐,实现从“文化输出”到“文化认同”的跨越。场景的直观性与体验的互动性,有效降低了跨文化交流的壁垒,使地方文化获得更广泛的国际认同。
?。ǘ┬幸灯羰?/p>
该模式为文旅转型提供三大启示:资源开发需聚焦“专精特新”而非“大而全”,通过稀缺性构建差异化优势,避免陷入“大而不强”的困境;场景营造要融合文化与科技,用技术手段放大文化魅力,而非盲目追求科技的炫技式应用;体验设计应注重情感共鸣与价值共创,让游客从“消费者”转变为“参与者”,实现从“单次交易”到“长期共生”的升级。这些经验可应用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中的文旅项目,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品质竞争。
六、结论
大理市床单厂艺术区的实践表明,“小而美”文旅模式通过“锚—帆—桨”机制,将双“即”理念转化为可操作路径,实现“小体量承载大内涵、轻投入创造高价值”。其成功不仅验证了模式的可行性,更证明场景重构与体验创新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未来,“小而美”文旅模式的经验有望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和景区焕新中推广应用,为破解传统文旅困境、激活地方资源价值提供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实践范本。
责编:唐卓婧
一审:唐卓婧
二审:胡杏子
三审:蒋玉青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