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6月14日讯(通讯员 宋林)今年6月14日是全国第20个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 “星垂平野阔”的长沙非遗精品展在长沙滨江文化园景观塔开展。展览汇集了长沙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精品匠心之作,用创新创意诠释 “传统即潮流”,为市民游客呈上一 场非遗盛宴。展览将持续至6月15 日。
展览现场共展出50余件长沙非遗精品大作,涵盖了湘绣、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菊花石雕、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湘剧、夏布织造技艺(浏阳夏布制作技艺)、榫卯结构小木作制作技艺、竹木角骨制丝镶嵌工艺、面人(长沙面塑)、核雕(长沙核雕)、传统和香制作技艺等非遗代表性项目,让每一位观展者都能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一站式领略长沙非遗的独特魅力。
“本次展览以杜甫诗中壮阔意境为精神底色,将星城非遗置于山河星辰的宏大叙事中,奏响了一场天工与人巧的动人交响?!闭估拦ぷ魅嗽苯樯?。
长沙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非遗资源灿若星河。截至2025年5月,全市共普查登记非遗代表性项目1366个,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45项、市级171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77位。
“这些作品是怎么绣出来的!”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在展区内回荡,湘绣展区俨然成为人气焦点。作品《饮水虎”》里老虎毛发根根分明,眼神锐利,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绣布上跃出;《爱在家园?狮子》细腻呈现狮子毛发肌理,传递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永恒主题;《商皿方罍”》在绣线的勾勒下,纹路清晰,古朴庄重;《芙蓉国里尽朝晖》生动展现芙蓉花瓣的光影变化;大型双面绣摆件《四羊方尊》正反两面轮廓严丝合缝而画面各异,以隐针藏线之绝技,在薄纱上再现青铜重器的雄浑庄重。
湘绣作品《爱在家园?狮子》
南青北白长沙彩,展厅里的长沙铜官窑作品仿佛沿着湘江十里窑火的历史余温扑面而来。头戴湘剧盔帽的泥塑孩童 “故意”把眼睛遮住,圆圆的脸蛋,撅着的小嘴歪着头,充满了俏皮与搞怪,引得不少观展人用手机全方位拍摄。
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作品《潇湘欢语》
在展馆另一侧,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重达320斤的 “重磅级” 菊花石雕作品《维摩演教图》,这件以北宋古画为蓝本创作的巨作,展示了厚重的体量与沉稳的气息。而另外一件作品《野溪趣》同样备受赞誉。这件历经一百五十余稿打磨而成的作品上潺潺溪流蜿蜒,鱼虾穿梭其中,或摆尾游动,或嬉戏玩闹,不少观众驻足感慨,“这哪里是石雕,分明是把鲜活的自然场景凝固在了石头上! ”
菊花石雕作品《维摩演教图》
展览现场,非遗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文化符号,而是化作可触摸、可使用的生活美学,在当下焕发全新活力。榫卯结构小木作技艺和竹木角骨制丝镶嵌工艺以现代简约的设计融入新中式非遗美学生活空间。书桌、书架、躺椅、圈椅、茶盒茶席等家居用品让不少观众赞叹。
活动当天, “青蓝共咏 长沙有戏”2025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非遗展演在杜鹃花剧场精彩演绎。杜鹃花剧场内座无虚席,舞台灯光流转间,锣鼓铿锵响起,湘剧演员身着华丽戏服,甩袖、转身、亮相一气呵成,高亢激昂的唱腔穿透剧场,引得台下掌声雷动;长沙花鼓戏以诙谐幽默的唱词、灵动俏皮的身段,将市井故事演绎得活灵活现,观众们忍俊不禁,喝彩声此起彼伏......从威风凛凛的武生到婉约动 人的花旦,青春的面孔与古老的戏曲行当相映成趣,既有传承的庄重,又充满创新的活力。台下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精彩瞬间,赞叹声、欢呼声交织,非遗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光芒。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人物造型表演节目《窑火弦音》(图片均由通讯员提供)
2025 年长沙市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推广月期间,长沙非遗以 “青春姿态” 破圈而行 —— 从橘子洲头到北辰三角洲,从街巷市井到国际论坛,非遗是“花儿与少年”展览的创新表达、是 “皮影千年”光影里的现代叙事。当榫卯木作和竹木镶嵌融入家居美 学,当 “非遗班的少年” 用手艺对话传统,当湘绣、长沙面塑、长沙剪纸亮相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非遗正以“星垂平野阔” 的格局,在现代生活中扎根生长。从湖湘文化的在地传承到跨地域交流的文化对话,长沙非遗用创新诠释“传统即潮流”,让千年智慧在吸管杯与榫卯桌的碰撞中、在少年指尖与国际展台的联结中,绽放 “正青春” 的生命力。
本次展览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中心(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长沙滨江文化园管理中心承办。
责编:刘思佳
一审:唐卓婧
二审:刘思佳
三审:蒋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