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杨军 郭朵朵 通讯员 夏征宇 陈垚
茶市古镇唐家观、茶园明珠梅山村、千年古茶道黄花溪村、万里茶道起点之一洞市老街……在安化县青山绿水间,古民居、古廊桥、古茶亭和茶碑等与安化黑茶相关的文化遗存如璀璨繁星,光芒四射。从保存完好的木结构民居,到多姿多彩的风雨廊桥;从茶香袅袅的茶馆,到历史悠久的黑茶加工厂;从山间铃响的运茶马帮,到声名远扬的古茶驿站……行走安化,让人感觉时光流转,古韵悠长,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厚重激荡心间。
从2012年至2023年,安化县黄沙坪老街、马路溪村、唐家观社区等14个村(社区)先后入选第一批至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
安化将传统村落?;だ米魑亍安杪梦奶蹇怠比诤戏⒄拐铰缘闹匾槌刹糠郑葱麓炒迓浔;だ梅绞健T诒A舸撤缑驳耐?,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等产业,让传统村落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日前,安化入选全国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だ檬痉断?。
活化利用护乡土
江南镇黄花溪村是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为中俄万里茶道湖南段的起点之一。该村临溪的山边,至今仍保留着一排当时供行旅商贾歇息的歇火铺。
“这里上下两根柱子不太一样,我们请老工匠把快腐朽的柱子换掉了,不仔细看很难看出来。古建筑的?;ぞ褪且龅健蘧扇缇伞??!备么逶∶?、安化县林业局退休干部王以戬介绍,村里花费10多万元修缮百年民居,历时五六个月,获得省文物专家的好评。
安化县编制传统村落?;し⒄构婊?,明确保护对象、?;し段А⒈曜技霸鹑沃魈?。通过实施挂牌?;?、整体风貌维护、传统民居修缮和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一系列措施,构建县、乡镇、村、村民小组分级?;ぬ逑担纬纱炒迓浔;ず狭?。通过实施传统村落格局和历史风貌整体?;すこ?,修缮大量传统民居。目前,安化县建档传统公用建筑720栋、传统民居718栋。
修缮维护是?;ご辰ㄖ某S梅椒?,“以用促?!薄盎罨谩辈拍苁勾辰ㄖ盎睢逼鹄础0不刈》亢统窍缃ㄉ杈值匙槭榧?、局长陶学理介绍,安化把传统民居改造为茶室、手工作坊、民宿、直播基地、研学基地和传统建筑遗产体验点等,推动传统村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东坪镇裕通永茶行再利用,打造为安化黑茶传统建筑物体验点,成为知名网红打卡地。
产业赋能富乡亲
“欢迎光临!”走进东坪镇唐家观社区雯湘记茶行,老板李雯热情地招呼客人。
原本在福建制茶的李雯,2022年回乡租下唐家观一间老宅,当起经营茶行的“雯掌柜”。她早就想找一处能体现安化茶文化的地方开个茶庄,“找来找去,还是唐家观最合我的意”。除了线下品茶,游客也能线上买“雯掌柜”的茶叶。
唐家观是一座千年古镇,现存76栋保存完整的古商铺和14栋吊脚楼。唐市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完桃介绍,唐家观正围绕黑茶产业打造新的商业街,振兴千年古商埠。2023年初,老街举办千年古镇唐家观首届年货文化节,文艺表演+互动体验+购物,吸引5000多人次游客到场体验,带火了文旅消费。
在安化14个中国传统村落中,有7个属茶叶种植、毛茶加工主产区,5个分布在茶马古道沿线,还有2个为茶叶集散贸易区,共同组成“万里茶道”起点生产、加工、销售的独特体系。安化结合黑茶产业发展,以传统村落所在的茶马古道、资江风光带为依托,打造历史人文型“商贸新颜”、产业发展型“茶旅古韵”、生态休闲型“临湖赏茶”3条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带,激发传统村落经济活力。
安化县渠江镇的“渠江薄片”被誉为“黑茶之祖”,“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走入渠江镇中国传统村落大安村万福山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矗立于小河之上的木屋,精品民宿、木质栈道、木椅、茶吧和农家餐厅等错落有致,游泳池、空中单车、户外野炊等娱乐项目丰富多彩。景区绿植茂密,空气清新,犹如一个天然氧吧。万福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北星介绍,他2016年返乡,利用家乡旅游资源优良、黑茶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开发乡村旅游。今年1至8月,景区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旅游相关从业人员45人,其中村民28人。每年平均发放员工工资180万元,带动周边村民销售农产品152万元。
安化县依托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和传统村落资源,推动茶旅融合发展。通过恢复古码头、青石板路、老街铺装等历史景观,修复传统村落的肌理格局,打造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旅游线路。今年上半年,全县传统村落接待游客191.6万人次,综合产值达18.56亿元。
文化体验留乡愁
黄沙坪老街的永泰福茶号是安化黑茶的百年老字号,历史上主营千两茶生产。目前,永泰福黑茶由李胜夫、李立夫兄弟联手经营,李胜夫是千两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过去茶商为了便于运输,将黑茶踩捆成圆柱形,每支定为1000两(老秤),因此取名“安化千两茶”,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李胜夫告诉记者,他从小学徒到非遗传承人,用40余年时间让数度中断生产的千两茶得以恢复,守护住了这项百年技艺。
安化县拥有包含黑茶制作技艺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7项。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ぶ行拿苛侥昃侔煲黄诜且殴芾砣嗽薄⒎且糯腥伺嘌蛋?,全县拥有非遗传承人61人、民间手工艺大师156人。
安化县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局长谌纯章说:“传统村落?;?,不仅要保护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更要系统性保护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空间、文化生态。”
马路溪村2013年被列入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是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省文明村、省历史文化名村。近年来,马路溪村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省文旅厅工作队2021年入驻马路溪村开展乡村振兴帮扶,通过“村企合作”模式,对传统村落民居古建筑群、青云洞、古楼坡茶园、马路溪等资源进行开发。
“优秀的文化是一个地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行走在马路溪村传统建筑群间的小路上,驻村工作队队长胡振国指着路边充满特色的围栏和墙绘介绍,工作队入驻后,发现不少游客游玩时难以与本地文化产生“共情”,村里通过增设围栏、墙绘等趣味性的点缀,引领游客融入当地的文化氛围,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更加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
安化县文物?;び肟脊叛芯恐行母涸鸫炒迓浜臀奈锉;だ玫墓婊嘀?,并与安化县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共同负责推进传统村落与茶旅融合。该中心主任谭寒晖说,作为地域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民俗风情的集大成者,安化33座风雨廊桥造型独特,为安化山水风光增添神韵,也将人们记忆中的家园浓缩在河畔桥边。
责编:唐卓婧